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湾区大视野㊱】华侨文化世遗:开平碉楼发展迎新时代

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1-08-03


粤港澳大湾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、特殊的区情、独特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沉淀,形成独树一帜的多元文化,“开平碉楼与村落”和“澳门历史城区”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,是大湾区多元文化最耀眼的两颗“明珠”。 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建设新时代,开平碉楼正在探索活化的方向、途径及实施方式,让碉楼“活起来”。



2007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,让世界认识了开平碉楼的与众不同。2010年,姜文、周润发、葛优、刘嘉玲等主演的《让子弹飞》,让开平碉楼火爆神州大地。水塘、荷塘、稻田、草地散落其间,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,美不胜收,构成一幅充满田园诗意,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画。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、神秘的异域风情,开平碉楼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“打卡”。


开平碉楼群落构成一幅充满田园诗意图

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王小姐,在各式碉楼前,举起相机左拍右影,将美景“定格”。王小姐说,“参观碉楼后,觉得原来自己小看这里了,这里文物保存得非常完整,感到很欣慰,而开平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令人感觉骄傲。”王小姐表示,将在社交网站上向朋友分享,推荐他们过来。

专程带着家人前来的徐先生,对碉楼赞不绝口:“这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宝贵财富,通过申遗把国家这项财富变成世界的财富,成功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。”

自力村的碉楼楼身巨大,多为四五层,其间规范层二至三层。墙体的结构,有钢筋混凝土的,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,门、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。修建风格上,多数带有外国的修建特征。为了防护土匪抢掠,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。


碉楼折射华侨历史


开平碉楼建筑拥有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

开平碉楼的兴起,与当地的地理环境、其时的社会治安状况有着密切联系。清初开平已有乡民建筑碉楼,作为防涝防匪之用。

原开平碉楼申遗办副主任、开平市文联主席李日明介绍,开平最初为新会、台山、恩平、新兴交界,人口稀疏,治安复杂,防卫成为以前民众基本意识,形成以防卫为主的碉楼这种建筑。


开平碉楼讲述侨民生活故事

李日明还称,开平侨区约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,当时美国发现金矿,开平华侨以卖身契的形式去美国等国家谋生。“开平当时很穷,盗贼多,生活困难,民众去到最先进的国家,当地文化对他们的刺激很大”。十九世纪末,开平盗贼猖狂,“为了保护家眷,在建房子的时候,受西方国家钢铁水泥建筑影响,华侨进口水泥钢铁,参照美国房子的建筑风格,形成现在所见的碉楼”。

家住自力村水塘前的罗老太,今年已经75岁,是开平碉楼历史的见证者之一。讲起在碉楼居住的日子,罗老太指出,“碉楼里很舒服,通气又凉爽”。罗老太并非本地人,而是自附近村落嫁入,不过对于自家的碉楼的由来,罗老太是一清二楚:“我1962年结婚后随丈夫居住在碉楼,一直至今已有60多年了。这座碉楼是太公在加拿大回来后建起来的,用作家婆结婚的。”


范围广保护难度大


开平碉楼群落构成一幅充满田园诗意图

开平碉楼是粤港澳大湾区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。如何保护好这颗璀璨的文化“明珠”,是开平面临的一大课题之一,也是湾区人共同关注的焦点。

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有锦江里、马降龙、自力村和三门里四处,碉楼有1,833座。李日明坦言,碉楼保护难度相当大,一是范围很广,楼很大很多,此外,多数碉楼属于私人财产,政府不可能过多干涉,“有几十座碉楼与业主协商托管,委托政府管理。签约后根据条约要求随时接管进行维修,而一些私人的很难处理,很多时候没人在家,有一定保护难度”。

据开平市文物局统计,过去11年,开平已成功修复近200座碉楼,占登记在册1,833座碉楼总数的九分之一。同时,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“遗产区”及“组冲区”内所有碉楼的重大病害均处理完毕。

未来,开平将进一步探索碉楼活化的方向、途径及实施方式,使开平碉楼“活”起来。当地计划再用30至40年时间,全部完成碉楼的修复。



往期回顾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